金华

首页>地方频道>金华>文化

25岁陈一入选“陆维钊奖”国展 成永康入展第一人

  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 “你抱着篆刻和石头过日子吧。”早上起来,妻子假装生气对陈一说。陈一对篆刻的痴迷让妻子有些无可奈何。昨晚,陈一又熬夜到凌晨四点。

  “我做梦梦到什么好的篆刻创意,半夜也会忍不住起来刻。”一说起篆刻,陈一的眼睛就开始放光。

  陈一今年25岁,在一般人的想象中,25岁的年轻人应该打打游戏、上上网,但陈一不然。“我交往的朋友,六七十岁的很多,同龄的反而很少。”举手投足间,陈一透露出超越他年龄的成熟。

  >>小时候就喜欢看人写对联当时最大愿望是有一只毛笔

  25年前,永康市江南街道栗园村老陈家又添一子,取名叫做陈一。儿女成双,老陈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
  不过,幸福离开得太快。8年后,老陈在给村里修公路时意外过世。望着年幼的陈一,母亲挑起了家里的重担。

  母亲没有文化,整日在田间劳作,供养陈一姐弟俩。姐弟俩很乖巧,弟弟烧火姐姐做菜,到了饭点便给母亲送饭,日子过得很清贫。

  年幼的陈一最喜欢过年了,不是因为过年有好吃好穿,而是每到过年,家家户户都会写对子贴对联。“我最喜欢看别人写对联了,看得连吃饭都会忘记。”陈一觉得自己简直是着了魔,最大愿望就是有一只自己的毛笔。“当时觉得可神奇了,毛笔一挥就能有那么好看的字。”

  上学时,陈一最喜欢的是美术课,有事没事就喜欢拿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。

  虽然那时的陈一,时常代表学校参加永康市的一些画画比赛,并且每次都能拿回名次。但母亲每次看到儿子的成绩单,还是要照例唠叨。“读书不认真读,不知道在乱画些什么。”陈一说,当时母亲很不理解他对书画的痴迷。

  >>嫌刻章太贵他自己动手刻的萝卜章敲满课本

  初一时,陈一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——美术老师王林书。王林书看到了陈一的艺术天赋,找到了陈一的母亲。

  在王林书的劝说下,陈妈妈点了点头,同意陈一参加书画培训。从那时起,陈一开始接受入门级的画画培训,迈出了走近艺术、走近篆刻的第一步。

  在王林书老师的指导下,陈一到金华参加了不少比赛,且都获得了名次。但对陈一来说,这段时间收获最大的,是让他接触到了国画。“我本来就对毛笔有很深的情节,看到国画的时候,我就很想学很想画。”

  初一下半学期,陈一参加一个国画比赛,但比赛要求参赛者要在作品上盖上自己的印章。“我当时到解放街附近一家刻章店里问,那人说一颗章要50块钱。”陈一这个价格吓到了,因为在当时,他每周的生活费才5元,50块钱相当于要了他2个半月的生活费。

  “我当时就站在旁边看了会,觉得刻章也不难,挖了几个坑,字就刻出来了。”回到家后,陈一找了几个胡萝卜,截了一段钢锯条做刻刀开始刻章。“那个时候疯狂地刻,各种不同的刻章把书本都盖满了。”

  不过没几天,胡萝卜就干了。

  >>一块钱买了青田石刻得只剩下薄薄一片

  陈一在家里找了一大圈,打起了磨刀石的主意。“我想着磨刀石比较硬,也不会干掉,就敲下一块准备拿来刻,不过钢锯条的锯齿都磨平了,还是没刻出字。”陈一想到自己当时干的傻事,不禁笑起来。

  转眼到了初二,陈一拿到劳技课本时,眼前忽然一闪,因为他发现里面有一课叫做“刻图章”。“里面有刻图章的介绍,这是我的第一本教科书。”此后,陈一全心钻在刻章上,在各种地方刻自己的名字和图案。

  有了教科书,陈一花了一块钱,在解放街附近一家店里买了块2.5×2.5的青田石,用于学习刻章。“一般刻一些自己喜欢的字,四面都刻,刻好了就磨平重新刻。”

  没过多久,这块青田石就被磨得只剩下薄薄的一层,没法再继续刻了。“那时候走在大街上看到路边的字,觉得好看的都会临摹下来回家刻。”

  没有石头,陈一就拿松树树干练习。他从山上找来松树枝桠,照着自己的左手大拇指雕刻。

  >>美院进修的一年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大

  因为偏科严重,初中毕业以后,陈一到金华实验中学学习工艺美术,每周末,陈一都要去金华的古子城逛逛。

  一次偶然,陈一买到了一本邓散木编的《篆刻学》,踏进了篆刻的世界。因为学校的老师也只是知道篆刻,但是并不了解具体怎么刻,所以陈一一直都是自学。

  19岁,陈一回到永康,他白天上班,晚上练习写字、刻章。在一个广告公司上班的时候,陈一贴在墙上的书法作品,偶然被永康当地有名的书法老师楼金辉看到。

  “你的字很大气,你愿不愿意到我那去,我教教你。”陈一自然是求之不得,辞去广告公司的工作,开始到楼金辉的培训班当学徒帮忙。“白天除了帮老师的忙就是写字,晚上我就自己研究篆刻。”

  在楼金辉老师的培训班呆了两年,陈一相继入展浙江省第二届温泉杯书法大展和第六届全浙书法大展,因此加入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,那年陈一才22岁。

  虽然书法越写越好,但是陈一逐渐感觉到,研究篆刻遇到了瓶颈。“我篆书写不好,永康又没人教。”

  陈一决定到中国美院进修书法篆刻专业,他从亲戚朋友那借了1.5万元学费,只身去了中国美院。

  “那时候没有其他收入,只能靠给别人刻章卖印生活。”陈一说,他在学校外面租了个300块钱的房子,每天晚上熬夜给人家刻章。“夏天熬夜上火,留着鼻血刻章,冬天冷得生冻疮,手都伸不直。”陈一说,在美院进修的日子虽然很苦,但也是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时期。“之前一直都是自学,到美院系统学习后,对很多东西的理解深刻了不少。”

  >>时常外出听课访友学习,他成为永康入围国展第一人

  从中国美院进修回来后,陈一办了个培训班,学生不多,他可以有更多时间钻研篆刻。

  “学习篆刻需要对书法、刀法、古文字、石头都有点研究,对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。”陈一觉得,之前在国画、书法等方面的涉猎,才让他在篆刻领域如鱼得水。现在,他也经常会去外面听课访友,涉猎不同的知识。“前几天刚从北大听课回来,挺有收获。”

  25岁的陈一头顶不少头衔,也经常参加各种比赛: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”、“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”、“永康政协书画院院士”。

  去年11月中旬,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开展,陈一榜上有名,为永康人入选国展实现了零的突破。

  12月初,“明招杯”浙江省第六届“陆维钊奖”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在金华启幕,金华市一共有三人的篆刻入展,陈一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12月26日,浙江和甘肃的篆刻联展在义乌举行,大家又可以在展厅看到陈一的篆刻作品。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7398
收藏
分享